BBC News, 中文 - 主页
头条新闻
特朗普靠拢普京——这是为了离间俄罗斯与中国吗?
特朗普是否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试图拉拢俄罗斯、削弱其与中国的关系?还是说,特朗普的行为纯粹出于个人情感,以及他与普京的亲密关系?
特朗普的威胁如何改变了加拿大政局
加拿大政局的变化反映了特朗普的关税以及他一再敦促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呼吁,从根本上改变了加拿大选民的优先事项。接替特鲁多的卡尼需要立即做出两项决定: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威胁,以及何时举行大选。
加拿大即将上任的新总理卡尼是谁? 他能与特朗普抗衡吗?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卡尼成为加拿大执政党新党魁,将取代杜鲁多出任加拿大总理。在与美国关系急遽恶化,面对川普的关税挑战,这位银行家接下大位广受各界关注。他能协助加拿大度过危机吗?一文读懂他的经历。
不再含蓄,颁奖礼上的透视装热潮与“解放乳头”争议
在上周举行的全英音乐奖颁奖礼上,大赢家酷娃恰莉以一袭黑色透视长裙展现“坏女孩”本色,此举引发数百起投诉至英国通讯管理局。
乌克兰新一轮谈判即将展开,美、俄、欧三方有何盘算
全世界都在关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之间非同寻常的交流。乌克兰领导人访问了欧洲盟友,他们已立即采取行动加强防御。俄罗斯的炸弹袭击了乌克兰。下周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美国与乌克兰新一轮会谈之前,美、俄、欧三方有何盘算?
更多新闻
专题:两岸低生育率
低生育率难题:中国、香港、台湾各自面临的困境
低生育率是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BBC中文制作了一个系列报道,探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少子化现象。
视频, 在生育率“世界最低”的台湾,恋爱、婚姻、育儿脱钩的新世代, 节目全长 13,14
根据预测,台湾的生育率将在2024年成为全球最低。而学者指出,台湾低生育率显示的其实是传统婚育价值观的转变。
母胎单身、单亲生子、开放式关系——台湾年轻世代如何改写婚恋规则?
台湾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二,专家指出近三分之二的适婚人口没有稳定交往对象。BBC中文采访四位30多岁的台湾人,他们的故事揭示了年轻世代如何打破传统,探索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的婚恋价值观与生育选择。
中国从推广节育到催生180度大转变,“谈观念”难以扭转计划生育遗留问题
中国大陆放开生育限制已有十年,但生育率仍然持续走低的原因何在?从残酷的计划生育国策到催生,180度的政策转变能否让适龄女性买账?
政治社会动荡阴云不散,香港能走出低生育率困局吗?
经历了2019年社会运动、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香港愿意生育的人显得愈来愈少。也有一些夫妇,在移民之后才决定生育。
影片
视频, 卡尼将上任加拿大总理 誓与特朗普抗衡, 节目全长 3,52
3月9日,加拿大前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执政党自由党党首,将接替特鲁多出任加拿大总理。
中国留英学生强奸10名女性罪成 警方称受害者或多达50人
中国博士生邹镇豪(Zhenhao Zou;音译)周三(3月5日)被一家伦敦法院裁定有罪,他被控在英国和中国对至少10名女性实施下药和强奸。
视频, 中国大使卢沙野:特朗普对盟友的态度让人替欧洲“心寒”, 节目全长 2,55
新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在中国“两会”期间接受BBC等媒体采访,谈及中国与西方关系以及北京对俄乌停战谈判的立场。
视频, BBC专访渡边直美:“搞笑达人”从东京到纽约打破审美界限, 节目全长 13,25
日本著名喜剧演员兼时尚人物渡边直美,接受BBC巾帼百名专访,节目走进她移居纽约后的英语脱口秀首演,跟她聊到新生活和领悟。
视频, 中美贸易战升级下,两会代表如何看中国经济?, 节目全长 3,20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3月4日拉开帷幕,经济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重点。中美贸易战升级之际,两会代表们如何看中国经济?
特别推荐
特朗普与台积电宣布加码美国投资 台湾“疑美论”为何再起?
此次由特朗普宣布台积电加大投资美国的消息在台湾引发舆论骚动。虽然特朗普说“在美国制造就不会要付关税”,但他也再次表示高阶半导体市场目前由台湾垄断,牵涉到美国国家安全问题。
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将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予美国企业
该交易涵盖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其中包括这两个运河码头。交易仍需获得巴拿马政府的批准。
F-35还是Su-57?印度空军现代化背后的美俄较量
随着印度战斗机中队规模缩减以及中国军力增长,印度面临一个高风险的抉择:是斥巨资购买美国最先进但昂贵的F-35,还是在本土生产俄罗斯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
锁国五年后朝鲜首次向西方游客开放 首批游客向BBC讲述罗先之旅
这次向游客开放的罗先经济特区是一个实施资本主义的地区,首都平壤尚未恢复。当地导游消息灵通,让西方游客感到诧异。
分析:中国对美国关税措施展开报复,但同时也希望对话
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中美双方第二轮互相加征关税。但与上次不同,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直击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美国农民。
深度报道
“换一个战场再竞争”:高才通计划逾两年后大陆家长看香港插班潮
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23和2024年,通过高才和优才计划合共逾11万人获批来港,他们成功申请了超过8万名18岁以下受养人。
观察:习近平时隔六年多再晤民企,除了马云“过关”还有哪些关注点
习近平上次召开民企座谈会是2018年底,外部正值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贸易战,内部盛传“民企离场论”;此次座谈会,内外形势与六年多以前颇为相似。
DeepSeek的审查争议:无法回答,或是中国官方的敍事版本
不少用家尝试向DeepSeek询问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例如“六四”事件、台湾主权、西藏、新疆议题,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无法回答、或是回答中国官方立场的答案。
缅甸诈骗者“凶狠很多”:王星案后,中港台受害者还原产业全貌及营救困境
王星的事件出现后,大众感觉诈骗事情死灰复燃,但有学者告诉BBC,诈骗园区其实一直蓬勃发展,不仅变大变多,手法也更凶狠。
香港青年学佛去: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人总可以回归自己
社会纷乱、低气压笼罩,面对不断翻搅的情绪和压力,不少香港年青人开始藉助佛学,寻求内心的平静。
知识资讯
拆解电信诈骗:中国大陆新生如何一步步堕入“取保候审”骗局损失数十万元
电话另一头的骗子自称“香港入境处官员”和“上海警察”,通过各种手段摧毁受骗者的心理防线,一步步落入精心设计的圈套直至最终汇款。
杭州六小龙:“国运级”公司面临西方科技“铁幕”
“杭州六小龙”成立时间短,领域新,进展快。但相比前辈BAT,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六小龙”如何在中美对峙中发展?能否复制BAT的成功?
全球第二贵“启德体育园”,能否助香港成为“体育之城”?
有了造价全球第二的设施,香港真的能成为国际体育名城吗?BBC中文采访多位专家,探讨体育之城需要哪些条件。
“女权五姊妹”十周年:从苦哈哈到乐呵呵,海外中国女权人士藉“另类脱口秀”反抗父权
十年前,中国女权行动人士在“五姐妹事件”中遭到打击,几乎销声匿迹;十年后,一些出走海外的女权主义者和年轻一代发起“女权开放麦”找寻自己的声音——这种“另类脱口秀”成爲她们手中自我赋权、自由表达的武器。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的“自愿联盟”能否影响特朗普、保证乌克兰和平?
欧洲加强力度只是故事的一半,和平能否达成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发挥作用。
特朗普上任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直击白宫总统办公室内激烈争执现场
BBC 记者亲眼见证了美国和乌克兰总统之间这场不同寻常的言论交锋。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
这场关税大戏的第一幕,无论涉及的国家、反转的次数,都让人眼花缭乱。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瞭解美国最新关税措施的影响,BBC中文梳理经常被讨论的五个迷思进行分析和解读。
讯息淹没战术:特朗普的策略是什么?他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快速推进他的议程,专家分析这是一种用以迷惑批评者的手段。这并非他第一次这么做,但真的有效吗?
特朗普40年关税情结如何缘起日本?
1980年代,身为纽约年轻房地产开发商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公开指称,当时经济崛起的日本正在剥削美国利益。
关税战已经开打——请系好安全带
英国这类美国盟友,即便不受到直接贸易威胁,也会受到冲击。